廈門 2025年5月9日 /美通社/ -- 何杰再獲百萬獎金、百余位運動員收獲不同獎項、特步累計發(fā)放超過1500萬人民幣的現(xiàn)金和實物獎勵,以上這組數(shù)據(jù)來自5月7日特步剛剛公布的"2024年度國人競速獲獎名單"。
"國人競速"這一已經(jīng)落地實施五年的激勵計劃,歷年來特步以真金白銀助推著中國馬拉松競技水平提升。不區(qū)分隊伍、簽約品牌、注冊與否,真正以企業(yè)之力助推整個項目的發(fā)展。
"國人競速"的往昔與今朝
2019年,鷺島廈門。從業(yè)者應該對于那次星光璀璨的發(fā)布會印象深刻,中國田徑協(xié)會與特步共同發(fā)起的"國人競速"激勵計劃第一次與公眾見面。百萬獎金的沖擊力,猶如一針行業(yè)的強心劑,也實實在在地在馬拉松圈層引發(fā)了廣泛熱議。
打破國家紀錄可以贏得100萬人民幣獎金,多破一秒增加1萬,這是最直接,也是大家印象最為深刻的點。而如今細究這份完善的戰(zhàn)略計劃,其意義遠不止于那100萬。
激勵計劃對于每年度男女前十名設置排名獎,賽季最佳是10萬人民幣,然后以不同梯度遞減;運動員職業(yè)生涯首次跑進210/226能獲得10萬人民幣獎勵;跑進220/240可以獲得1萬人民幣裝備獎勵,且每年都能領取。
提出該計劃的背景是中國馬拉松從賽事層面邁入了一個階段的頂峰,城市馬拉松如雨后春筍般萌芽,全國每年上千場賽事。而從競技層面講,最頂尖水平則在2018年之前陷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沉寂。
在董國建2:08:28柏林破冰前,中國男子已經(jīng)十二年沒有人跑進210。與之相對的國際局勢則是,當時的奧運會達標賽提升至2:11:30/2:26:30。放在今天大家會覺得這一標準平平無奇,以當時的視角看,這是史上最難的達標線。
大眾參與熱情、商業(yè)資本注入、行政層面支持,而競技水平的發(fā)展與這種項目的整體發(fā)展在當時顯然不算匹配,放眼埃塞俄比亞、肯尼亞,我們的差距在拉大,就算是對比鄰國巴林和日本,我們也是追趕者。
2019年的那次發(fā)布會上,中國田徑協(xié)會特邀副主席、特步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水波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中國馬拉松三問":中國馬拉松紀錄何時再被打破?中國馬拉松何時能夠打破亞洲紀錄?中國馬拉松運動員何時能夠再次站上奧運領獎臺?
時光流轉至2025年的今天,隨著"國人競速"激勵計劃的不斷落地實施,這三問已經(jīng)有了部分答案。
全面提速的中國馬拉松
問題的答案由何杰、楊紹輝率先在2023年書寫,而從某種角度看,其實也是由所有中國馬拉松人共同書寫。過去的五年間,就算經(jīng)歷了三年的賽事荒漠,中國馬拉松仍以新世紀以來從未有的速度在全面提升。
何杰、楊紹輝在2023年無錫分別以2:07:30和2:07:49打破塵封逾十五年的中國男子馬拉松紀錄。有了"第一次"后,不僅為其個人建立了信心,也是為全行業(yè)注入信心。他們作為排頭兵,用實實在在的成績讓世人知道"中國馬拉松可以"。
同一年年末,在日本福岡楊紹輝以2:07:09再度提升國家紀錄,緊接著則是四個月后的無錫,何杰跑出2:06:57,引領中國馬拉松進入206時代。
從胡鋼軍的2:09:18到任龍云的2:08:15,中國馬拉松用了10年;從任龍云的2:08:15到何杰的2:07:30,中國馬拉松用了15年;而從何杰的2:07:30到2:06:57,僅僅用了371天。
上述提到,2020-2022三年間經(jīng)歷了三年的賽事荒漠,不僅是中國,全球都鮮有賽事可跑。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回看2019-2024年的男女子賽季最佳成績,仍然呈現(xiàn)總體提升趨勢。
以往的賽季最佳大概在2小時12分左右,甚至有過2小時18分就能成為賽季最佳的情況。
"國人競速"戰(zhàn)略落地以來,董國建分別取得2019、2022年賽季最佳成績;何杰、楊紹輝則以兩次國家紀錄成為賽季最佳。
女子方面,李芷萱、張德順、張新艷、夏雨雨也在不斷為項目作出突破,張德順2023年的2:24:05拿到國人競速突破獎,也躋身當時的歷史前十;夏雨雨上賽季的2:25:45達標世錦賽成績線,也獲得了國人競速突破獎。
而未統(tǒng)計在內(nèi)的2025賽季,張德順已經(jīng)將女子馬拉松帶入220的高度,成就歷代第二,讓我們看到了女子國家紀錄告破的希望。
除了這些最頂尖選手的表現(xiàn),通過一些行業(yè)洞察和數(shù)據(jù)分析得到的結論是,中國馬拉松提速的不止是某幾個人、某幾支隊伍,而是整體。
通過歷年整理男子破220,女子破240榜單,這是國家體育總局上一版的國家健將標準,也是"國人競速"激勵計劃的達標獎標準。
從這份數(shù)據(jù)的人數(shù)看,最能反映中國馬拉松一線、中腰部運動員也在全面提速。2019年只有36位男子選手跑進220,21位女子選手跑進240。那是一個賽事一切正常的年份,也不是奧運會、全運會年,大家都在正常參賽,當時的成績是中國馬拉松整體水平的真實體現(xiàn)。
到了2023賽季,男子破220人數(shù)達到了113人,首次單賽季突破100位;女子選手49人突破240,相較此前也直接翻倍。而到了2024賽季,兩項數(shù)據(jù)分別是134人和59人,再次創(chuàng)造歷年新高。
一個直觀的視角是,如果你是一位剛好220水平的運動員,在2019年可以排在前40名,可以說是這項運動的翹楚,而放在當下,只能排在130名開外。
這個維度下數(shù)據(jù)的意義是,中國在練習馬拉松專項的選手中,每年至少有將近200位運動員保持在健將水平。各個隊伍,乃至非注冊群體都迎來了較為豐厚的人才儲備,只有中腰部群體的擴大,大家才有可能在良性競爭間不斷提升,從而推高"塔尖",涌現(xiàn)出更多頂尖的優(yōu)秀選手。
除了中腰部選手在不斷提速、群體不斷擴充的上述分析,大家對于男子馬拉松還經(jīng)常提到一個成績數(shù)字——210。
"210"一度是大家衡量一位中國男子選手是否進入"最優(yōu)秀行列"的標準,也是很多選手在早期"不敢想"的一座高峰。
2019年之前,也是"國人競速"激勵計劃發(fā)布的同一年之前,中國歷史上只有任龍云、韓剛、胡鋼軍三位跑進過210,且都只有一次,還要追溯到2007年和1997年。
"國人競速"激勵計劃發(fā)布的五年來,中國選手破210的數(shù)字來到13位,新增10位的漲幅和趨勢,遠超過去二十八年的總和。210不再是那個難以征服的高峰,而是通過努力可以觸碰的階段性小目標。
"210"成為眾多年輕選手敢于追逐的事,也成為頂尖選手的"家常便飯",截至目前楊紹輝職業(yè)生涯已經(jīng)6次跑出210以內(nèi)的成績,董國建也5次達到這一成就。
國家紀錄、210、220/240……上述的不同的成績線、維度解讀,僅僅還只是以馬拉松項目為基準。而同一個群體的能力提升、梯隊建設、后備人才儲備,"國人競速"助力的是中國路跑項目的全鏈路提速。以半程馬拉松項目為例,彭建華、扎西次仁、于水慶在近年來三破歷史最好成績;張德順打破塵封二十年的女子歷史最好成績,10公里路跑項目的歷史最佳也在連年刷新。
為行業(yè)注入活力的特步
2019-2025年間,中國馬拉松在提速是不爭的事實,不論是大賽榮譽、紀錄告破、群體性增長。中國田徑協(xié)會與特步共同發(fā)起的"國人競速 全民暢跑"戰(zhàn)略,播種后已然獲得了豐收果實。
推動國家紀錄多次告破,累計發(fā)放超過1500萬現(xiàn)金和實物獎勵,特步的"大格局"體現(xiàn)在作為一家體育用品品牌,其聯(lián)手發(fā)起的戰(zhàn)略計劃打破了隊伍、品牌的壁壘和桎梏,為所有運動員提供真金白銀的激勵。
細看剛剛發(fā)布的這份2024年度的獲獎名單,夏雨雨作為2024年女子最佳,獲得了達標名次獎和突破獎合計20萬元獎勵;桑吉東知職業(yè)生涯首度突破210獲得10萬元獎勵。客觀來說,他們都不是特步簽約合作的運動員,且有自己的簽約體育品牌,仍然獲得了"國人競速"的相關獎勵。
而在220/240檔位的"國人競速"達標獎,共計百余位選手不論簽約品牌與否,當場比賽是否穿著了特步裝備,每年都可以獲得1萬元價值的裝備獎勵。
特步作為領先的體育用品品牌,尤其是路跑行業(yè)的領導者,這無疑是"格局"的展現(xiàn),也在真正為整個行業(yè)注入著活力。
"國人競速"運動員激勵計劃,不同梯度的獎項設置,讓頭部運動員收獲高額的價值回報,獲得不斷突破的動力;一、二線運動員也在自我的突破中能夠獲得認可和回報,堅定自己的競技夢想。
"國人競速"賽事激勵計劃,針對賽會紀錄和中國籍賽會紀錄單獨設置獎金,則推動著中國馬拉松賽事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觀眾得以欣賞到更高水平的比賽,組委會也收獲著更佳的賽事傳播效果。
除了在競技層面不斷助推項目發(fā)展,特步也在打造完整的跑步生態(tài)圈。過往多年來,伴隨其核心產(chǎn)品160X系列的迭代升級,特步跑步俱樂部、特跑族、賽事贊助等等舉措,與"國人競速"激勵計劃的協(xié)同下,特步已經(jīng)成為中國跑者的首選品牌。
站在2024年度名單公布,2025年上半賽季基本收官的節(jié)點下,如今再回看2019年,當丁水波先生發(fā)出"中國馬拉松三問"后,或許很少有人想到能如此短時間內(nèi)迎來收獲。所以當特步在2024年宣布加碼300萬的破亞洲紀錄獎勵時,我們也有理由憧憬和展望。
"國人競速 全民暢跑"戰(zhàn)略是社會企業(yè)與中國體育傳統(tǒng)舉國體制高度有機結合的一種先鋒探索,落地實施短期內(nèi)便收獲成效。而特步作為中國路跑的領頭羊,其展現(xiàn)出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不僅全面助推頂尖選手的競技水平提升,也在帶動更多人關注、參與路跑運動,傳遞奔跑的力量。它甚至提供了某種成功范式,給其它體育項目提供借鑒。
當下,馬拉松不僅僅成為了一項覆蓋廣泛的全民運動,紀錄連年告破、人才儲備夯實、國際大賽屢屢突破,"國人競速"戰(zhàn)略的獲益者不止運動員、品牌、行業(yè)協(xié)會,而是整個中國路跑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