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8月15日電 /美通社/ -- 當大家都在熱烈圍觀里約奧運會時,寶潔攜手動動劇團舉辦的首個快樂兒童戲劇夏令營已經(jīng)在北京悄然開營。來自五個不同省份五所寶潔希望小學的37名小朋友齊聚北京,開啟了一段別具意義的旅程。
在夏令營進入第四天,孩子們迎來了一位特殊的戲劇導師 --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教授、媒介傳播與青少年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卜衛(wèi)。
“你們知道什么是兒童權利嗎?”卜衛(wèi)教授以這樣的提問開啟了她跟這些來自鄉(xiāng)村的孩子們?yōu)槠谝惶斓膽騽」ぷ鞣弧_@一看似對于孩子來說太過宏大的問題,經(jīng)過一天的工作坊活動,孩子們卻給出了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答案。
“藝術能打開心靈,也更能幫助孩子們擺脫無力感,賦予他們力量?!遍L期致力于為各種邊緣兒童群體舉辦兒童劇工作坊的卜衛(wèi)教授如此談起兒童劇教育對于孩子們的意義所在。而這也恰恰道出了寶潔在支持希望工程二十年之際,通過兒童戲劇教育來開啟促進鄉(xiāng)村教育公平新嘗試的良苦用心。
打破刻板印象,他們不再是“大眼睛”一代
卜衛(wèi)教授的工作坊開始之前,志愿者老師們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玩熱身游戲、聊天。雖然來到北京才三天,孩子們身上卻全然沒有了初來到陌生都市的生怯感。他們會一口一個“姐姐”地跟志愿者老師撒嬌,甚至“求抱抱”。調(diào)皮的男孩子們也會自顧自地“組隊”玩起“押壞人”的游戲。嬉戲時搞怪賣萌一樣不少,網(wǎng)絡流行語也會時不時從他們的嘴里蹦出來。老師拋出問題時,他們積極舉手搶著回答,自信而又大方。除了多少帶著口音的普通話和大多略顯黝黑的膚色,初接觸時,你不會覺得他們跟城市里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樣,跟以往印象中代表著希望小學孩子的“大眼睛”形象更是大相徑庭。
“很多人一想到希望小學就會想到‘大眼睛’,實際上,在支持希望工程的過去二十年中,我們漸漸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兒童對于教育的需求也在發(fā)生改變?!痹趯殱?中國)公關和傳播部公司事務總監(jiān)梁云看來,通過此次夏令營,讓孩子們自身登上城市的舞臺,以此來打破人們對于鄉(xiāng)村兒童的刻板印象,也是啟發(fā)大家深入了解當下鄉(xiāng)村兒童教育真實需求的第一步。
學會表達,是拯救也是一種治愈
卜衛(wèi)教授的工作坊更像是和孩子們一起參與的討論會?!皟和】党砷L到成年人,都需要些什么?”“生活中較高興的事情是什么?最不高興的事情又是什么?”“對你和你的同學來說,什么是重要的三項兒童權利?”卜衛(wèi)教授不斷地拋出話題,孩子們一起分組討論,然后通過文字、繪畫或戲劇的方式一起呈現(xiàn)、分享。
“和父母一起玩”
“爸爸媽媽一直陪在我身邊”……
在列出“生活中較高興的事情”時,不少孩子如此寫道。
留守兒童問題依然是鄉(xiāng)村教育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在部分希望小學,留守兒童的比例甚至高達80%,父母陪伴的缺失給孩子們帶來的不安全感和無助感如影隨形。此次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中同樣也有不少是留守兒童。在夏令營中和小伙伴一起學習表演、一起學習分享生活的過程,也讓這些孩子們開始學會了將自己的情緒一點點表達出來。代表著家的房子、愛心環(huán)繞下的一家三口……
在城市孩子眼里再理所當然不過的生活日常,卻成為夏令營中不少孩子心目中特別渴望的“權利”。來自張家界的11歲女孩莫偲畫下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樣子:“就是爸爸媽媽一直跟我在一起,陪我玩?!彼钠鸢职謰寢屧?jīng)都在外打工,“只要他們在外面,家里就會一團糟?,F(xiàn)在他們都不出去了,就在家附近打零工?!敝v起這些時,小姑娘的眼神中并沒有自卑和無助,而是平靜中帶著面對生活的開朗自信。或許,正像卜衛(wèi)教授說的那樣,從表達中,孩子們也得以戰(zhàn)勝脆弱。
“希望在學校不受欺負”
“希望不要受同學的歧視”
“希望爸爸媽媽不要打罵我”
孩子們列出的關于權利的“愿望”,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他們?nèi)粘T庥龅囊环N表達,而將他們寫下來、說出來甚至表演出來,也成為孩子們心靈獲得治愈的一種方式。
站上戲劇舞臺,讓鄉(xiāng)村兒童自己發(fā)聲
工作坊的最后,卜衛(wèi)教授讓孩子們圍繞“兒童權利”這一主題分組討論制定劇本并進行表演。只有短短不到半個小時的準備劇本和排練的時間,孩子們的完成度卻非常高。從題材選定到場景、臺詞設置再到具體排練,一切都由孩子們自己主導、參與。雖然偶爾笑場,孩子們的表演卻投入而又自在。
酗酒父親的打罵、受同學欺負、父母缺失所造成的叛逆、因為家境不好受到歧視……最后呈現(xiàn)的五組劇目題材都源自孩子們自身的生活,透過其中的情節(jié)已然可以窺見孩子們在遙遠鄉(xiāng)村的日常生活所面臨的種種困境.
不過,每部劇的結(jié)尾,孩子們都為之安排了圓滿的結(jié)局,雖然劇情或許經(jīng)不起推敲甚至只是暫時表面的和解,但卻讓人感受到孩子們對于生活所保有的純真和對未來的美好渴望。
“貧困所帶來的無力感可能會摧毀一個孩子,但藝術卻能夠讓孩子們恢復力量。”在卜衛(wèi)教授看來,表演的時刻雖然短暫,但它卻猶如一顆種子,啟發(fā)著孩子們在未來生活中對于很多問題的思考。
實際上,作為鄉(xiāng)村教育公益的先行者,寶潔從2014年開始就開啟了推動鄉(xiāng)村兒童戲劇教育的探索。通過“送戲下鄉(xiāng)”、“鄉(xiāng)村兒童劇教師培訓”等活動,試圖通過兒童劇這一載體來為農(nóng)村兒童帶來更深層面的命運改變。
“這也意味著鄉(xiāng)村教育公益從傳統(tǒng)的單向給予,到兒童自主參與;從僅僅捐贈物資改善硬件環(huán)境到關注精神層面,去影響、改變?nèi)吮旧恚@一質(zhì)的升華?!睂τ趯殱嵉倪@一嘗試,卜衛(wèi)教授如此評價。
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的夏令營排練之后,這些孩子們還將登上真正的舞臺 -- 8月18日北京M劇場,“快樂夏令營,快樂200+ -- 寶潔支持希望工程20年暨寶潔希望小學兒童劇匯演”即將上演,來自五個不同省份五所寶潔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將帶著他們自己的故事發(fā)聲。參與兒童劇究竟會給孩子們帶來怎樣的改變,又會賦予他們怎樣的力量?從1996年開始至今,寶潔支持希望工程20年。在建成200所寶潔希望小學,惠及超過30萬農(nóng)村兒童之后,借由推動鄉(xiāng)村兒童劇教育,寶潔如何讓鄉(xiāng)村教育公益升級?在接下來的寶潔希望小學項目第5個五年計劃(2016-2020),寶潔又將為鄉(xiāng)村教育公平注入怎樣的全新能量?8月18日,即將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