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1日,由《商用車界》雜志主辦,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國汽車技術中心、北京理工大學、長安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蒙古工業(yè)大學等單位協辦的“2012商用車界年度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此次盛典吸引了來自科技部、交通部、國際、國內主流商用車企業(yè)、主流媒體等200多人參加了此次盛會。
作為一次行為盛會,承擔著總結過去、展望來年的任務。為此,盛典組委會專門開辟了高峰論壇,來自中國機電進出品商會、中國流通協會、國家信息中心等行業(yè)領導分別就商用車進出口、汽車流通、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背景等事項進行了分析與闡述,為2013年及今后的商用車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支持。由米其林、博世、開瑞綠卡等企業(yè)代表紛紛將最新研發(fā)的技術和應用對商用車環(huán)保、節(jié)能、高效運輸所起的作用進行了闡述,而北京理工大學則就“無人車”的發(fā)展現狀進行了發(fā)展理論分析,毋庸置疑,“2012商用車界年度盛典”將成為商用車領域的產、學、研跨領域、跨行業(yè)進行結合的典范。
“2012用戶最滿意商用車品牌”強勁出爐
2013年1月11日,隨著“2012中國商用車品牌用戶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的揭曉,國內數萬用戶再次為自己滿意的商用車品牌投出了寶貴的一票,再次抒寫了自己心目中的商用車品牌。
據“2012中國商用車品牌用戶滿意度問卷調查”活動組委會負責人鐘渭平先生介紹,2012年的用戶滿意度調查活動在2011年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調查項目,將整車的12項調查項目減少至10項,減少了皮卡作為一個單獨車型類別進行調查,而增了發(fā)動機、輪胎、MPV三大類調查項目,這將進一步夯實了“2012中國商用車品牌用戶滿意度問卷調查”活動基礎,為該項活動在進行可中國持續(xù)性發(fā)展提供了堅強后盾,為國內商用車品牌的問卷調查確立了一個評價體系。
“2012中國商用車品牌用戶滿意度問卷調查”活動得以順利實施,需要感謝來自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幫助,如米其林輪胎為此次調查活動提供了價值15萬元小禮品。在歷時6個多月的調查過程中累計約有11萬個被訪者接受了面對面的調查。通過本次調查,掌握了用戶們最關注的品牌因素,充分了解了商用車用戶對不同商用車品牌的價值判斷。
據主辦方介紹,“2012中國商用車品牌用戶滿意度問卷調查”活動中所涉及到的品牌包括了進口卡車品牌14個,國產卡車品牌35個,客車品牌37個,MPV品牌16個,微車品牌10個,發(fā)動機品牌19個,輪胎品牌20。此外,本次調查活動根據卡車、客車、微車及皮卡的不同屬性,調查樣本的側重各不不同,但司機占據被調查對象的82.9%。本次調查活動中的被調查對象包括司機、運輸管理人員(運管局)、企業(yè)管理人員(物流、公交、客運企業(yè)人員等)、用戶(乘客、企業(yè)等)、汽車專業(yè)院校的學生、老師等,其中司機占據上80%以上被訪者,這是本次調查中最為核心的一點。
過去幾年間,中國商用車品牌逐步在海外市場上得到認可,包括東風、重汽、福田、大金龍等在內的商用車品牌已在某些區(qū)域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2011年中國商用車的出口數量達到了38萬輛,增幅高達33.6%,而2012年1-11月的商用車出口數量實現了357,652輛,有望達到近40萬輛,其中中國重汽在海外市場上銷售的重卡數量將超過2.5萬輛。對于國內商用車市場銷量下滑,而出口數量快速增長的數字再次說明全球范圍內商用車市場還有不少潛力可去挖掘。
2011年,中國商用車出口產品的平均單價已經達到了20,070美元,比2010年提高了11.19%。這也再次印證了商用車產品的如果僅僅依靠價格作為競爭手段是行不通的,售后服務跟不上的“一錘子買賣”則更是不能實現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
鑒于全球商用車發(fā)展的經驗,未來,中國商用車的銷量幾乎很難再有大幅度的增長,大量的低端商用車將會被逐步淘汰,而選擇一個品牌好的商用車產品將是惟一途經,屆時商用車企業(yè)之間的競爭將是品牌之間的競爭,誰家的品牌內涵更豐富、更飽滿必將是王者。
中國汽車的發(fā)展歷程并不長久,商用車品牌建設的基礎還很薄弱,影響品牌建設的文化移植、服務跟蹤、物美價廉等因素還遠未達到相應的水準,但卻要未雨綢繆,志在千里。
“2012年度商用車”評選結果強勁揭曉
2013年1月11日,由《商用車界》雜志主辦,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國汽車技術中心、北京理工大學、長安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蒙古工業(yè)大學等單位協辦的“2012商用車界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2012年度商用車型”評選結果正式發(fā)布。包括沃爾沃卡車、東風商用車、中國重汽、蘇州金龍、申龍、東風揚子江、長安汽車、力帆汽車等在內的中國主流商用車整車企業(yè)參與此次評選,而包括長安發(fā)動機等配件企業(yè)也參與了關獎項的角逐。
自2012年8月開展“2012年度商用車”評選以來,全體專家組成員對評選流程、評選標準進行了多次的研究,以推動中國首份綜合性“年度商用車”評選的客觀性、公正性、科學性。據《商用車界》雜志主編鐘渭平介紹,“2012年度商用車”評選活動在借鑒了德國IAA評選“年度商用車”的相關標準和程序基礎上進行了優(yōu)化,使國內在評價有關商用車的遴選活動方面更加國際化、權威化。此次評選活動采用了廠家自動報名和主辦方提名相結合的方式,既避免了經典車型的流失,也杜絕了部分產品的濫竽充數。
據本次活動的評選團專家組組長北京理工大學交通工程系主任高利教授介紹,本次評選有三大特點:
一是廣泛性。
本次評選活動不僅涵蓋了傳統(tǒng)意義上常見的商用車類型,如卡車、客車等,還包含了微車、皮卡、MPV等廣泛意義上的商用車。除了整車以外,活動還包括了商用車零配件的評比。眾多的參選商品保證了活動的內容豐富。
二是專業(yè)性。
本次評選活動的評選標準參考歐洲目前最新先進的評分條例,并充分考慮了中國市場的特定情況,由汽車行業(yè)的資深專家們研究討論,制訂并通過了9大項,28小項的評分細則。嚴謹的評分標準保證了活動的專業(yè)質量。
三是權威性。
本次評選活動的專家組由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國汽車技術中心、北京理工大學、長安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蒙古工業(yè)大學等知名汽車研究單位指派的著名汽車專家擔任,是國內商用車領域專家參與數量最多的一次商用車評選活動。
2012年,對于絕大多數商用車企業(yè)來說處境艱難,但在這種困境中企業(yè)如何提升自己產品的品質,如何推出更多用戶更滿意的產品成為了各個廠家逆境重生、搶占市場先機的重要法寶。
“2012年度商用車”的評選,為商用車企業(yè)提供了一個展示、競技、推廣的平臺,成為一個所有商用車企業(yè)溝通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