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1月1日起,除了極少數已經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準則》的小企業(yè)外,原執(zhí)行《小企業(yè)會計制度》和《企業(yè)會計制度》的小企業(yè)都將執(zhí)行《小企業(yè)會計準則》。
10月29日,財政部發(fā)布了《小企業(yè)執(zhí)行〈小企業(yè)會計準則〉有關問題銜接規(guī)定》(財會〔2012〕20號),提出了轉換工作的總體要求以及具體做法。
作為國民經濟的微細胞,如今已經有不少小企業(yè)正在為新準則的實施做積極準備,主要包括組織財務人員學習,了解新準則與原《小企業(yè)會計制度》和《企業(yè)會計制度》的區(qū)別;修訂內部核算辦法;進行資產和負債的清查以及科目轉換和賬務調整;對財務信息系統(tǒng)進行必要的修改;進行模擬測試,估算執(zhí)行新準則對企業(yè)留存收益的影響等。
與《小企業(yè)會計制度》對比,《小企業(yè)會計準則》在科目設置和使用方面究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增設了哪些科目
為了滿足農、林、牧、漁等企業(yè)的核算需要,新準則增設了“生產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累計折舊”和“消耗性生物資產”科目。一個畜牧場,如果以繁殖小豬并出售為主營業(yè)務,那么母豬就是生產性生物性資產,用于出售的小豬就屬于消耗性生物資產。轉換時,應對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和“庫存商品”科目的余額進行分析,把其中生產性生物資產(例如母豬)的成本轉入“生產性生物資產”科目的借方,其已提折舊部分,轉入“生產性生物資產累計折舊”科目的貸方;消耗性生物資產(例如小豬)的成本,由“庫存商品”轉入“消耗性生物性資產”科目的借方。同樣,為了滿足建筑施工企業(yè)的核算需要,增設了“工程施工”和“機械作業(yè)”科目。
為了適應某些企業(yè)今后由于經營規(guī)模擴大或發(fā)行債券融資,從而轉為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準則》的需要,新準則仿照《企業(yè)會計準則》,增設了“遞延收益”科目。該科目用來核算小企業(yè)已經收到,但應在以后期間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收到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先計入貸方,隨著資產的使用,按照折舊或攤銷進度,分期轉入“營業(yè)外收入”科目;收到的其他政府補助,用于補償以后期間的費用或虧損的,先計入“遞延收益”科目的貸方,在發(fā)生費用或虧損的未來期間,轉入“營業(yè)外收入”。如果企業(yè)是把以上政府補助記錄在往來科目里的,那么就需要結轉到“遞延收益”科目。
此外,新準則增設了“累計攤銷”科目,需要從無形資產的歷史記錄中尋找其原始成本金額,并把原始成本與無形資產現有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累計攤銷,調整分錄為: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累計攤銷”科目。同時,新準則增設了“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科目,原制度在“應收賬款”貸方記錄的預收賬款余額,2012年年底應轉入“預收賬款”科目,分錄為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預收賬款”科目。同理,原制度在“應付賬款”借方記錄的預付賬款余額,應轉入“預付賬款”科目。
財會〔2012〕20號文件規(guī)定,如果企業(yè)的預收賬款、預付賬款業(yè)務不多,可以不設“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科目,按照原制度的老辦法進行會計處理。
取消了哪些科目
為了使費用扣除的會計處理與稅法規(guī)定保持一致,盡量減少納稅調整事項,《小企業(yè)會計準則》第六條規(guī)定:“資產按照成本計量,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從而取消了“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等科目。以上科目如有余額,在新舊制度轉換時應予轉銷,調整留存收益,分錄為:借: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貸:利潤分配—— —未分配利潤(新舊制度轉換的影響)新準則取消了“待轉資產價值”科目,同時規(guī)定,各種捐贈收入扣除所得稅后,均應計入“營業(yè)外收入”科目。因此,在新舊制度轉換時,“待轉資產價值”科目的貸方余額,扣除應交所得稅后的凈收入,轉入“利潤分配—— —未分配利潤(新舊制度轉換的影響)”的貸方。會計分錄為:借:待轉資產價值貸:利潤分配—— —未分配利潤(新舊制度轉換的影響)應交稅費—— —應交企業(yè)所得稅與此相關,原制度“資本公積”科目下“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準備”明細科目的余額,也應該轉銷。
由于此項資本公積是于年末從“待轉資產價值”科目轉入的,而新準則規(guī)定,接受捐贈均計入當期損益,轉銷時應調整留存收益,會計分錄為:借:資本公積—— —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準備貸:利潤分配—— —未分配利潤(新舊制度轉換的影響)新準則取消了“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值得關注的是,財會〔2012〕20號文件的規(guī)定比較靈活,規(guī)定2012年的年末余額可暫予保留,分別在資產負債表的“其他流動資產”和“其他流動負債”項目中列示,直到待攤費用攤銷完畢,預提費用支付完畢為止;此外,可以對“預提費用”科目的2012年年末余額進行分析,按照其不同的內容分別轉入新準則設置的“應付利息”科目和“其他應付款”科目;企業(yè)如果需要,可以繼續(xù)設置“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
哪些科目內容有變化
新準則將“應付工資”與“應付福利費”合并為“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應交稅金”與“其他應交款”合并為“應交稅費”科目。這類科目在2012年年底如有余額,余額轉入新科目就可以了。新準則把《小企業(yè)會計制度》的應收股息,分解為“應收股利”、“應收利息”兩個科目,2012年年底應收股息科目如有余額,應按照明細科目的數據,分別轉入“應收股利”、“應收利息”。
新準則的“長期待攤費用”科目,其核算內容與原制度略有不同。轉賬時,應對原“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余額進行分析,將小企業(yè)籌建期間內發(fā)生的尚未攤銷完畢的開辦費轉銷,調整留存收益,分錄為:借記“利潤分配—— —未分配利潤”科目,貸記“長期待攤費用—— —開辦費”科目,并將尚未攤銷完畢的其他長期待攤費用轉入新賬“長期待攤費用”科目,以后期間按原攤銷期限繼續(xù)攤銷。
新準則規(guī)定,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原制度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此次轉換時,對于原制度下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因以前期間確認投資收益,導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余額大于其投資成本,在以后期間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或利潤時,應按照應分得的金額沖減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余額,直至該項投資賬面余額沖減至原投資成本。
新準則規(guī)定,一次還本付息的長期債券投資,應在債務人應付利息日記錄應收未收的利息,確認投資收益,增加長期債券投資的賬面余額,資產負債表日不作預提。新舊制度轉換時,對于未到還本付息日,而已按照原制度規(guī)定計提的應收利息,可以不作處理,到期收到本息時,連同本金一并轉銷即可。但是以后年度,資產負債表日不再計提應收利息。
除此之外,還有如下兩種情況:一是有許多科目,其名稱和核算內容,新準則與原制度完全相同;二是有幾個科目,只改了名稱,核算內容沒有變,例如原制度的“現金”改為“庫存現金”,“材料”改為“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改為“周轉材料”,所得稅改為“所得稅費用”,“營業(yè)費用”改為“銷售費用”等等。
必須說明的是,執(zhí)行新準則前,清查資產和負債中所產生的損益,經批準后,也應轉入“利潤分配—— —未分配利潤”科目。
以上新舊制度轉換對留存收益的影響以及清查資產和負債所產生的損益,都已經計入了“利潤分配”科目。結轉以后,如果“利潤分配—— —未分配利潤”科目出現了借方余額,那么,已經提取盈余公積的小企業(yè)或“資本公積”科目有貸方余額的小企業(yè),還應依次沖減盈余公積和資本公積。
經過以上結轉和調整,企業(yè)應按新準則的要求編制2013年1月1日的資產負債表,并從當日開始,按新準則的規(guī)定進行日常業(yè)務的會計處理并編制財務報告。對于相關事項的所得稅影響,企業(yè)還需要調整納稅申報表的數據。(來源:廣西用友軟件服務大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