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頭條網快訊:2015年末最后幾個交易日,主要大宗原材料價格紛紛連續(xù)上漲,到最后一個交易日,全球第一大宗商品——原油的兩大市場基準油價均收漲,WTI原油價格收于每桶37.04美元,布倫特原油價格則收報每桶37.28美元。
根據恒泰君安研究院給出的統計數據,彭博大宗商品指數2015年整體下跌近25%,其中原油的暴跌令人記憶猶新,2015年WTI原油價格下跌30%,從當初的100美元/每桶跌至現在的37美元/每桶,平均價格創(chuàng)出2004年以來最低。全年美國原油供應量增加1.02億桶,根據官方數據,是至少1920年以來最大增幅。油價2013年以來重挫62%,超過了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導致的跌幅。
與此同時,包括銅、橡膠以及軟商品棉花等商品也都紛紛收紅,其中被譽為“經濟預測博士”的銅期貨價格最后兩周漲逾2%,上海期貨交易所銅價回到每噸3.6萬元上方,帶動跟蹤一攬子大宗原材料價格表現的商品綜合指數脫離了之前創(chuàng)下的低位。
但是,年末“沖刺”終難掩全年頹勢,大宗商品已連續(xù)兩年成全球表現最差的資產類別。統計顯示,在國際市場上,CRB指數累計較前一年大跌23%,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跌幅最大的一年,指數一度刷新1986年有數據以來的歷史新低。
當前原油市場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下的油價下行的共同之處是下行壓力都較大,不同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油價的回落更多是曇花一現,而目前的探底則是供需壓力下的價值回歸,后期市場底部很可能跌至30美元。
國際油價的表現顯然不及預期,2015年全年油價跌幅近30%,隨著美國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40年來首次出口原油,加上傳統產油國俄羅斯、沙特等深陷財政危機,苦苦支撐的局面還遠遠沒有結束,油價的跌幅僅僅還是一個開始。
展望2016,多數的大宗商品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由于供過于求的效應繼續(xù)影響,原油以及黃金等大宗商品可能繼續(xù)下挫,不排除部分原材料價格2016年或再現兩位數的跌幅,大宗原材料價格的尋底進程依然持續(xù)。